微信图片_20171205212730.jpg
1213日报.jpg w.jpg 1213京郊.jpg 1213晨报.jpg 1213商报.jpg 1212信报.jpg QQ图片20171201151416.png yy.png sdjsb.png U020160203609996595816.jpg xwyxz.png U020160203615056483362.jpg dxs.png
百态图
字号调整: A- A A+
遇到“教科书式老赖”怎么办?及时申请强执
2017-12-13 10:13:45北京日报
发布时间:2017-12-13 10:13:45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苏航 网络编辑:李亚敏
【导语】两年前,一场车祸让赵香斌成了植物人。肇事司机黄淑芬仅支付过7万余元费用,还有86万元她拒绝支付。生活中,如果当事人遭遇“教科书式老赖”该如何处置呢?

  新闻背景

  两年前,一场车祸让赵香斌成了植物人。期间,被交警队认定负主要责任的肇事司机黄淑芬仅仅支付过7万余元费用。为了维持老父的医药费,赵香斌刚刚毕业的儿子赵勇不得不靠卖房、卖画、网络筹款支付平均每天数千元的医疗费。根据唐山市丰润区法院的判决,黄淑芬仍需赔偿近86万元,但她拒绝支付。在赵勇上传的网络视频里,她自称“收入不低,但还得还贷”“我就是人品有问题”“判我几年,这钱也不用还了”。近日,在病床上躺了两年的赵香斌去世,这起被称为“教科书式老赖”的事件也引发舆论一片哗然。生活中,如果当事人遭遇了“教科书式老赖”该如何处置呢?

  1.老赖缘何能一赖到底

  有网友总结,此次事件中黄淑芬采用的是“三不一没有”做法,即不垫付、不探望、不调解、没有钱,因此称其为“教科书式老赖”。

  长期以来,在法院强制执行阶段,被执行人挖空心思逃避执行、拒不履行生效裁判文书的行为不在少数,司法执行难仍是法院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客观地说,执行难的形成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执行人员履职意识的内因,也有执行环境有待改善的外因,既受被执行人执行能力的制约,也受法律规则不够健全的限制。

  但毫无疑问,有能力却拒不履行的各路老赖是主要原因之一,在执行领域一直流传着“三难”的说法:被执行人不理会法院传票、履行通知书,甚至不惜离开住所、更换工作而四处躲藏,即“被执行人难找”;为逃避执行,被执行人多采取转移、隐匿、挥霍财产的方式,在形式或实质上减少偿债能力,造成最终无法执行,即“被执行财产难查”;即使法院成功查找、查封了被执行人财产,被执行人乃至案外人也往往援引法律赋予的异议权利,试图推翻法院的查封行为,即“执行财产难动”。

  更为雪上加霜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土地、房屋、存款、机动车等财产的登记系统尚未完成信息共享,使得执行人员在执行中为更全面掌握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往往不得不辗转多个机构乃至奔赴异地查扣,这严重影响了执行效率,为被执行人转移、处分财产留下了空间。而对于特种理财、保险等新型投资手段以及政策性较强的不动产等财产难以处置,法院即使掌握了财产线索,也因为缺乏法律保障,或是根本无法采取查封冻结措施,或是在后续环节无法进行拍卖、变卖。

  部分“教科书式老赖”有恃无恐、底气十足的原因,多在于此。

  2.遭遇老赖可申请强执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去年在向全国人大做工作报告时,提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承诺。在不动产统一登记等法律与政策保障下,人民法院与各有关部门启动建设联动机制、搭建曝光平台、限制过高消费,并探索在广场车站的显示屏、手机彩铃、来电显示、微信朋友圈等渠道精准投放失信被执行人信息。“执行难”的问题得到了很大缓解。

  但无论制度如何完善,生活中仍有可能遭遇老赖。那么,遭遇死皮赖脸的推诿时,当事人应该怎么做?

  切记,一定要及时申请强制执行。即使已有生效判决,对于民事案件的强制执行,法律依然采取了“告诉才处理”的立场。执行案件立案,是法院采取强制措施的程序起点。

  那么,什么时候应该申请强制执行?对于如黄淑芬支付医疗费之类的给付判决,法院在判决主文中会限定履行期限,即要求其在判决生效后的一定时间内支付有关费用。当判决因一审各方未上诉,或二审判决作出而生效时,履行期开始计算。如果义务人在期限内未履行或未足额履行,权利人就可以申请立案执行。

  3.逃避执行可适度追加被执行人

  在执行过程中,最常见的障碍就是被执行人逃避执行,隐匿或向他人转移财产。当遭遇再三“耍赖”,执行人难道束手无策?

  当然不是。此时,执行人可向法院申请变更、追加被执行人,以扩张执行名义的执行力范围。简单来说,扩张执行力范围的含义就是在执行阶段,将原生效判决中未加约束的案外人列为被执行人,从而扩张执行财产范围的制度。

  在合理限度内扩张执行力范围,有利于高效保护执行人的合法权益,打击被执行人规避执行的恶意行为,可谓对付老赖的杀手锏。但是,肆意扩张执行力范围也存在着案外人被剥夺本应具有的经正当程序审判的权利,有违“执裁分离”原则的危险。因此,在实践中对于哪些情形能够进行扩张,一直是争议焦点。

  最高人民法院去年11月公布了《关于民事执行中变更、追加当事人若干问题的规定》,对这一问题予以回应。其中明确,追加瑕疵出资有限合伙人、对瑕疵出资承担连带责任的公司发起人、出让瑕疵股权的股东、违规注销企业的清算责任人、承诺对被执行人债务承担责任的主体、无偿接受行政命令调拨财产主体、财产混同的一人公司股东等,可以变更被执行人。但该规定对于直接追加夫妻另一方为被执行人,则采取了较为谨慎的态度。因此,对于基于特定关系或转移财产的事实,要求被执行人的家庭成员或其他亲友同时承担责任的,一般需要通过另行诉讼取得执行名义。

  此外,最高法的另一司法解释《关于民事执行中财产调查若干问题的规定》首次引入了执行悬赏制度,即面对老赖,申请人可向法院申请发布悬赏公告,查找可供执行的财产。这也有利于调动社会力量,挤压失信被执行人的逃债空间。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法院)

  延伸阅读

  以刑代赔?只能“人财两空”

  在网络视频中,黄淑芬扬言“宁坐牢不还钱”,显然是对有关法律缺乏了解。

  我国刑法第313条确定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这一罪名。该款中有所规定:对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在一段时间里,这个罪名因犯罪圈划定模糊、证明困难、程序衔接断裂等原因被普遍悬置,未对老赖起到应有的震慑与警示作用。

  但为激活沉睡的条款,最高人民法院于2015年出台了《关于审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构成该罪的情形做出进一步规定,并明确在两种情形下符合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申请人,可以提起刑事自诉,即“负有执行义务的人拒不执行判决、裁定,侵犯了申请执行人的人身、财产权利,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申请执行人曾经提出控告,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对负有执行义务的人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近两年来,法院审理了一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案件。今年7月,海淀法院就审理了北京首例因拒不腾退房屋被公诉的拒执案,当庭判决被告人拘役三个月。

  必须强调的是,承担刑事责任并不影响对民事案件的继续执行。根据刑法、侵权责任法等法律规定,在当事人履行能力不足时,应当首先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也就是即使判处罚金,也不会抵消其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因此,老赖一意孤行的后果并不是“以刑代赔”,而一定是“人财两空”。

    (原标题:遇到“教科书式老赖”怎么办?)

微信图片_20171018092617.jpg

北京日报新闻热线:65591515 北京晚报新闻热线:85202188 广告刊登(声明公告类):85201100 北京日报网热线:85202099

京ICP备16035741号 京新网备2010001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02440037号 北京晚报读者俱乐部服务热线:52175777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