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ng w.jpg j.png c.png s.png x.png wz.jpg yy.png sdjsb.png U020160203609996595816.jpg xwyxz.png U020160203615056483362.jpg dxs.png
身边事
字号调整: A- A A+
周边单位食堂车库与社区共享 方便服务老旧小区
2018-01-04 09:22:09北京日报
发布时间:2018-01-04 09:22:09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 网络编辑:刘照辉
【导语】“社区之家”的宗旨是共享。针对老旧小区服务资源不足的难题,鼓励引导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部队等驻地单位,向社区居民开放内部服务设施。

  本报记者 任珊

  “以前排练还没结束就想着吃饭的事儿,现在不用操心,出了多功能厅,步行两分钟就是食堂,太方便了。”今年83岁的储大妈住在鲁谷社区六合园小区,自打2017年4月新华社第二工作区正式建成“社区之家”,给她和老伴儿的生活着实带来很多便利,不仅解决了就餐的问题,还有了开展日常锻炼和文体活动的专门场所。

  市委社会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社区之家”的宗旨是共享。针对老旧小区服务资源不足的难题,鼓励引导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部队等驻地单位,向社区居民开放内部服务设施,让社区居民共享食堂、停车场、篮球场等公共资源。

  新华社第二工作区是石景山区挂牌的首家“社区之家”。“以前食堂仅对内部职工开放,而现在可做到共享,一日三餐都对居民开放,社区2000多户、4000多居民都可以来。现在平均每天来就餐的居民能有3000人次,成为食堂就餐的‘主力军’。”鲁谷新华社社区服务站站长孙岩介绍,每逢节假日食堂还会举行饺子宴、面点大赛等活动,社区老年人聚一起,交流学习传统文化,大家甭提多高兴了。

  儿子常年在国外,储大妈和老伴儿偷个懒儿不想做饭,就步行十分钟到“社区之家”。“家门口也有小饭馆,不仅油重,卫生问题不放心,而且价钱贵,一份红烧肉得20多块,在这儿也就12块,菜的品种有十好几样,红烧茄子等素菜不到5块钱,馒头米饭才五六毛,价格实惠,吃得放心,现在一天三餐都在这儿解决了。”储大妈喜笑颜开,“还有专门的小炒窗口,有时家里突然来客人,就打包些菜回去,省事儿。”

  社区居民共享的除了食堂,还有多功能厅,以及篮球场、羽毛球场等健身场所。过去,储大妈所在的老年队只能挤在社区的一间小屋子里,而现在400平方米宽敞的多功能厅,只要提前一天打声招呼,社区活动都可在此排练。此外,新华社院内有300个停车位,白天职工停车,晚上空闲了就共享给社区居民。“形成错峰停车,可以基本满足小区的停车需求,也提高了社区服务设施的综合使用效益。”孙岩表示。

  据市委社会工委统计,类似新华社第二工作区这样的“社区之家”石景山已经达到14家,惠及周边社会居民7万余人。石景山区业余大学作为认可度高的市民文化生活学习基地,定期向周边社区居民开放茶艺室、舞蹈房、琴房、厨艺实训室、陶艺教室等数十间专业培训教室,并开设专业培训课程,丰富社区居民文化、休闲生活;北方工业大学、老山培智学校、苹果园中学等6家学校除了开放食堂、操场、教室等场地,还提供师资力量为社区居民服务,石景山医院则为周边社区居民提供免费义诊服务。

  北京各区“社区之家”示范点创建工作也在同步推进中,在摸清单位资源和居民需求的基础上,2017年,全市共建成了208个“社区之家”示范点,累计向社区居民开放内部服务设施共计671处,涉及5大类,包括食堂等生活服务设施、图书室等教育文化设施、运动场等体育健身设施、单位停车场等场地资源以及卫生设施,惠及409万社区居民,年度累计提供服务1756万人次,有效盘活了社会资源,让居民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今年,市委社会工委将继续加快推进“社区之家”建设,全市再新建200个“社区之家”,力争三年共建成1000个“社区之家”示范点。

微信图片_20171018092617.jpg

北京日报新闻热线:65591515 北京晚报新闻热线:85202188 广告刊登(声明公告类):85201100 北京日报网热线:85202099

京ICP备16035741号 京新网备2010001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02440037号 北京晚报读者俱乐部服务热线:52175777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